疫情中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最新消息来了!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0-02-25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维护市场秩序,支持复工复产及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复工复产

针对疫情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哪些措施?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要减少人员流动的实际,推出“不见面”办理。

对包括企业登记注册、食品生产许可以及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都实行了网上办理、“不见面”办理。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涉及到行政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的问题,推出了告知承诺的办法。

企业如果具备生产条件,如果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把这些材料补齐,就当场办理生产许可证。对食品生产企业,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少数企业特别是低风险的食品生产企业,先发证后检查。还有的企业有了生产许可证,但是到了该延期的期限了,也推出可以推迟办理延期手续。

——针对大量外贸出口企业的复工复产推出加快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转换。

我国制造业产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国际市场,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按照现有的规定是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衔接,挖掘这部分产能的潜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问题推出审慎异常名录管理。

现在全国有一批企业纳入异常名录,就要受一些限制,包括获得政府采购,包括招投标,也影响融资。只要把该补的补上,该纠正的纠正,就进行信用修复,这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

医药器械

对疫情所需的药品、器械要建立行政许可的绿色通道,包括哪些措施?

——立即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工作方案。

建立了有关审批工作机制,组建了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特别专家组。

——加快审评审批,推动产品尽早上市用于防疫需要。

对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注册申请,在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快审评审批。对于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等实施特别措施,合并审批流程。对于转产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实行应急审批,依法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及时服务企业,扩大产能。

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有关疫情防控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一对一”的服务,提供全程的咨询、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对生产企业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简化生产资质审批程序,合并产品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检查流程,启动加急检验检测程序。同时,也认可企业的部分自检报告,对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现场确认后,立即办理产品注册和发给生产许可证。

*截至2月24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经达到了33万套,医用防护口罩日产量达到了84.4万个,核酸检测试剂的产能每日可以达到170万人份,抗体检测试剂的产能每日可以达到35万人份。

——减免注册费用,减轻企业负担。

对进入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并且与新冠肺炎相关的防控产品,免征医疗器械注册费。对于进入了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而且是对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有关的药品,也是免征药品注册费。

食品安全

有哪些措施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

——许可可以延长。

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到期的,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允许其有效期顺延至当地疫情解除。

——许可可以告知承诺。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结合食品安全的风险分级管理,探索实施承诺制许可,对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新办企业以及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的企业,需要现场核查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低风险食品试点开展告知承诺,对符合条件的实施“先证后查”,就是先发放许可准允生产,然后在30个工作日内再进行现场核查。

——许可可以网上办理。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互联网+”监管,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发证、查询、公示等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同时还在推广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电子证书的发放。

——许可可以加速审批。

疫情防控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申报都在加速审批。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和支持食品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行动效果,特别是发挥网络电商平台的突出作用,探索开展“无接触交易”和配送模式的商业推广。针对疫情期间外出就餐和外出采购食品有所减少的实际情况,鼓励线下食品企业发展线上经营,补足线下经营减少的短板。鼓励电商平台实施更大幅度的减免优惠措施。

知识产权

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哪些便利举措?

——设立了质押登记的绿色通道。

根据有关企业和银行的需求,实现了急收急办、快速处理,力争在1个工作日内就完成电子化登记。对于防疫应急物资相关企业等采取即刻办理、立等可取的措施,绝不能让登记程序影响到物资生产企业的贷款投放。

——组织地方开展质押需求和存量项目的摸排。

针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专利商标质押的需求和存量质押项目企业的还款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做到政策上门和服务上门,用好用足相关的政策工具,积极协调银行给予贷款或续贷。

——加大政策的集成和工作创新的力度。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集成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险和补助等各项扶持政策,创新互联网、新媒体等项目对接和政策的宣传,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的作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分区分级

什么是分区分级?

所谓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就是对湖北省、北京市以外的地方依据疫情严重程度,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三类。

——低风险地区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不得对企业复工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等形式为借口,拖延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

——中风险地区

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人员有序返岗,指导用工企业严格执行消毒、通风、测温等要求,降低人员密度、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人员防护、消除风险隐患,做到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同步推进。

——高风险地区

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要继续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有序扩大复工复产的范围。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高风险地区也要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的正常运转。

分级分区会调整吗?

国务院要求的对分区分级进行动态调整,是根据各个省、各个县域的疫情情况综合研判,由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分析评估后,对符合调整条件的县域及时调整分级。疫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昨天和今天的情况就在变化,应该说随着疫情的变化可以随时进行风险等级的调整并对外公布。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病例数保持持续稳定下降和疫情扩散的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的时候,各省市应该及时分地区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者终止应急响应。

不同风险区域,如何做好医疗物资保障?

1、要继续聚焦湖北省和武汉市及其他高风险区域,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工作。

2、对北京市和其他重点区域,根据物资紧缺程度分类实施调配,按照确保重点急需的原则,做好紧缺医疗物资的供应保障。

3、对低风险地区原则上由所在的省市区按属地原则做好医疗物资的保障供应。

随着风险等级的动态调整,将对不同地区的医疗物资保障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同风险区域,如何管控个人出行?

每个区域采取不同的管控原则。低风险区,采取的是严防输入。在这时候你要从高风险区到低风险区,你就要接受健康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如果你在中风险区域,你的个人出行就可能受到一定限制,采取精准措施以后你想出访或者随意串门是不行的,必须严格管控。在高风险地区,依法实施区域交通管制,你想出、你想走是不行的。

中高风险地区是否会封闭小区和景区?

关于小区是否封闭管理、旅游景区是否要封闭,这必须根据这个县域内的疫情风险等级来判断。在中风险地区应当以现有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情分析为线索,根据其生产生活接触的空间和人员范围,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精细管理。比如这个区域如果是学校发生了疫情,要精准到班级;如果在工厂,那要精准到工作间、工作场所。在村以户为单元,实施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高风险地区,除了上述这些措施以外,还要限制人员聚集,采取封闭管理等限制人员进出的管控措施。

低风险地区出门还需不需要戴口罩?

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有些区域刚刚从高风险、中风险等级调整到低风险等级,这些区域的居民平时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去人员密集场所建议佩戴口罩,复工复产时采取分区作业、分散就餐。如果在密闭场所工作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并尽量缩短工作时间,还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现在正处在冬春交替季节,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后,低风险区域的民众难免也会头痛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发烧这些症状,不仅要佩戴口罩,还要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回应关切

现在口罩的生产能力能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全国口罩日产量超过了5400万只,比春节假期刚刚结束时提高了近3倍,部分缓解了紧张局面。医用N95口罩日产量已经超过了90万只,月底有望达到日产100万只,总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医护一线的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除N95以外的普通口罩需求也会迅速增长,供需矛盾会有所增加。现在马上要达到口罩“要多少有多少”的状况是不现实的。所以要科学按需使用口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一线医护人员所需的重点医疗物资得到保障了吗?

截至2月24日协调运到湖北的医用防护服257.9万件,医疗隔离眼罩/医用隔离面罩77.1万个,负压救护车507辆,呼吸机1.5万台,心电监护仪1.3万台,84消毒液(5%)11.3万箱,医用防护服等每日运抵湖北数量已经连续多日超过湖北方面提出的需求量。一线医护人员所需的重点医疗物资基本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