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丸:对证用药才逍遥

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6-11-30

中医认为,肝脏如同春木,具有向上升发、疏泄畅达的特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承受着各种压力,被烦闷困扰。长此以往,情志不舒,就会影响肝脏的这种升发、疏泄的特性,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起其他脏器功能失调,发生疾病。
  “逍遥丸”是从我国宋代就流传下来的药方,其可疏肝解郁,化解烦闷,正如庄子所言:“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然而,服用逍遥丸必须要对“证”,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达到逍遥自在的目的。
  对证用药才逍遥
  中医讲究对“证”用药,这个“证”,不是症状,而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概括。比如,“肝气郁结”是指肝的升发、疏泄功能受损,就是一个“证”。如何判定肝气郁结了呢?主要的症状包括胸胁或乳房胀闷窜痛,喜欢唉声叹气,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失眠及月经紊乱等,舌头是淡红色的,上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苔。另外,还有些次要的症状,包括头晕目眩和食欲减退。在中医看来,摄入的营养物质经脾胃“加工”成血液以濡养身体,而肝郁恰恰造成脾胃虚弱,故发生食欲减退,血液“产量不足”,头目失养,即见头晕目眩。凡有上述主要症状者,可判定为“肝气郁结”,若再加上次要症状就更确诊无疑。
  逍遥丸是为治疗“肝气郁结”这个“证”而设的,它由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生姜、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柴胡、薄荷疏肝理气,白术、茯苓和生姜健脾胃,白芍、当归养血补血,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并非女性专用
  很多人以为逍遥丸只是调理月经的妇科用药,其药品说明书也写明了其“养血调经”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若属于肝气郁结证型,确实可以使用逍遥丸,但把逍遥丸当作女性专用药完全是误解,会影响到其正常的使用。
  临床研究证实,在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带状疱疹、高脂血症、乳腺增生和胆结石等疾病中,只要出现了上述的肝气郁结的“证”,就可以服用逍遥丸。只要“证”相同,即使是不同的疾病,也可以用同一个药物来治疗,中医称之为“异病同治”。这点与西医按疾病分类、对症用药是完全不同的,也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
  要提醒的是,感冒者、孕妇和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逍遥丸,服药期间忌食寒凉、生冷食物,注意保持情绪平和。
  与升级版不能混
  逍遥丸其实还有“升级版”产品,名为加味逍遥丸,亦称为丹栀逍遥丸。
  如果长期肝气郁结,将郁而化热,人体会产生明显的热象,如口干咽燥、小便灼痛、大便干燥、身体有潮热感等,舌头颜色呈深红,舌苔转为黄色。
  加味逍遥丸是在逍遥丸基础上加入牡丹皮和栀子二味中药,此二者都是清热凉血的要药,具有清热除烦、凉血活血之功。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的证型,选用加味逍遥丸较为适宜。它除具有逍遥丸的疏肝健脾养血的功效,还能清肝热,治疗疾病范围与逍遥丸类似。
  栀子和丹皮药性偏凉,故舌苔白、腹痛喜暖、畏寒等寒性体质的人不适宜服用。可见,逍遥丸与加味逍遥丸还是有区别的,服用时应注意对证,不能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