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维生素变成“危身素”

发布时间:2010-07-28

 维生素,又被称为维他命,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物质的总称,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维生素缺乏症,损害人体健康。

  虽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最简单、安全的补充维生素的方法,但是很多人认为,服用维生素药物更简便、有效,甚至有些人认为服用维生素可以延缓衰老。殊不知,过多摄入维生素不但不会保证营养的均衡,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维生素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出体内,长期过量使用容易在体内储积发生中毒;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服用过量则容易从尿中排出,不易中毒,但是大量摄入仍然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维持视觉、骨骼生长及皮肤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日常饮食中,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及水果中含维生素A较为丰富。维生素A如在体内大量蓄积,可能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对骨骼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预防并治疗佝偻病、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日常饮食中,鱼肝油、肝脏、蛋黄、牛奶中富含维生素D。适当的光照有利于人体内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导致慢性中毒甚至导致肾衰竭,软组织和血管钙化。如果孕妇长期大量服用,则会引起高钙血症,使婴儿智力低下。儿童过量服用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停止。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被称为生育酚,与生殖功能相关,日常饮食摄入主要来自于植物油、绿色蔬菜、豆类、肉类,一般正常饮食即可提供每日所需量。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E,可能导致高血压、荨麻疹,还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眩晕、乳腺肿大、视力模糊、头痛、头晕、妇女月经过多或闭经,甚至影响内分泌功能、性功能、免疫功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维生素K 维生素K与体内凝血功能相关,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绿叶蔬菜中富含维生素K,一般成人不需要额外补充,但新生儿较易缺乏。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如果使用维生素K剂量较大,可引起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水溶性维生素

  B1过量可导致心悸、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皮疹和过敏。B2过量会导致恶心、呕吐、乏力、贫血、低血压、尿液变黄。

  B6如果每日服用超过200毫克,持续一个月,即可导致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孕妇超量服用,会导致婴儿出现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

  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适量的补充维生素C可抵抗自由基,对抗感冒。但是大量使用会引起腹泻、泌尿系统结石、诱发痛风、胃溃疡加重。每日2—3克长期使用,停药后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怀孕妇女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胎儿产生依赖性。

  一般来说,只要饮食平衡,人体即可摄取每日所需要维生素,无需额外补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食物烹饪、饮食习惯等原因,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但是不可把维生素类药物当做补品过量服用。